艺术大师列传| 李又白的艺术传奇

  • 互联网  
 
 
 

李又白,原籍福建闽南,新加坡华侨家庭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于上海出生成长。青少年时代,师从近代绘画先驱刘海粟和颜文樑老师;1979年移居香港,后旅居意大利托斯卡纳,并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研修铜版绘画与自由人体写生。

 
 

▲《局部》 李又白

个人作品的构图风格凸显独特的个性,线条自由,色彩强烈,张力大,在中国绘画的传承基础上,自然融入欧洲主流绘画古典与当代的元素,得到意大利、法国同行的认可和关注。

 

▲《勃鲁克纳》 李又白

2004 年前后,为大仲马的小说中译本《三剑客》、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名著《追忆逝水年华》中译本首卷上下部创作插图。

2006 年暑期回国,在香港视觉艺术中心,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约翰·拉贝厅,大上海时代广场举办三场个人绘画展览。

 

▲《丛林哲学》钢笔素描淡彩 李又白

2009 年开始,参与外交部,文化部等有关部门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入编《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等。

近期归国定居,来往香港深圳与上海,潜心于绘画创作,兼及散文随笔和艺术评论。

 

▲《拿坡里》 钢笔速写 A4 纸本 李又白 2020 年

2020 年,作品参加由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广州艺术博物院重磅打造的“相泽·会韵”南北名家学术交流展,于 2020 年 11 月 7 日-14 日于广州艺术博物院进行。

“学术文化是跨越国界的。画家,艺术家,学者在探索宇宙自然的过程中,也能发现他们不同的自我,发现积极的文化趋势和更多正面的文化含量。”(李又白语)

艺术鉴赏

《在简约的几何空间里看世界》

天空湛蓝得像是被人用水刚擦洗过,和蔚蓝的大海彼此对望,眼中倒映对方的影子,几朵白云横亘其中,悠哉自在。抬头望,广袤澄净的碧空照亮心灵,带走自由遥远的思绪。

 

▲《浓红》李又白 丙烯 深圳的七月红如火

在李又白的几何油画里,对时光的想象往往像脱缰的野马那样不受限制,简单的几笔线条,素净的几抹色彩,拼凑成简约的图形或图像,而在那单向笔直的线条走向里,隐藏着无限的情绪,跟随笔端从开头走到结尾。在那小小的一方油彩天地中,线条是叙述心情的端口,表达世界的方式;而色彩则是思想的调控器,散发出不同的味道,甜的,涩的,明媚的,苦闷的,取决于落笔那一刻的灵魂波动。

 

▲《铁箭镞》 李又白 丙烯综合材料

当然,很多时候,在李又白所构成的几何空间里,那从窗口看出去的世界景色,都是明亮轻松,一澄如洗的。只是颇为神奇的是,在他表达个人思绪和情感的图像中,观者也能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仿佛那是通过自己的视角所看到的景色。从视觉原理来说,这大约是其擅于局部放大画中意象,拉近了人与景物距离的缘故。

 

▲《小暑之二》 21×29.7cm 李又白 纸面丙烯 2020 年

像他在蓝之系列里的《朝镜头抬头凝望》,勾画了强烈有力的线条,和海天一色的深蓝世界,视角正对前方,像是透过镜头,窥见了世界美丽的一角;

又如《下午多云到阴》、《稍晚转晴有时多云》两幅画,只是简单的记叙了某个下午的天气变化,黄色的围墙阻隔了外面的世界,墙内是绿色的草地,静躺其中,看蔚蓝的天空上布满了白云,时而聚集时而飘散,天色时而淡蓝时而深蓝……

 

▲《从聖塔玛朵这边看峡谷对面的桑塔露西亚坡地》 纸本速写 李又白 钢笔淡彩

此时此刻,思绪或许漫无目的,没有边际,只享受世界的安宁和淡微;亦或是跟随云流动的轨迹沉思,感受时光的流淌与变化无常。于作者,这是情感隐晦的抒发,于观者,这是自由畅想的空间。

稳重而有规律的线条组成了富有力量感和张力感的空间结构,丰富的色彩将每一个空间分离,塑造画面的立体性,视角的多维性。最简单抽象的线性符号,却延伸了画面最自由的广度和深度,李又白的几何空间美学,让我们看到了情感走过的痕迹,看到了自然风光与人文世界交汇的生动记忆。

 

▲《鸡蛋黄》李又白 纸本丙烯综合材料 2020.11.28

 

▲《池水》80x60cm 李又白 布面丙烯

 

▲《意大利十一月中》 钢笔淡彩速写 李又白 2006 年

 

▲《文革青葱时代对镜钢笔自画像》李又白

 

▲《画在一张包装纸上的小鸟》李又白 水彩 于意大利 托斯卡纳

 

▲《未完成的练习 n.521》李又白 丙烯 2020 年小雪后

 

▲《动物眼》 李又白 丙烯

 

▲《气球》李又白

 

▲《下午多云到阴》100×80cm 李又白 布面油画 2016 年

 

▲《朝镜头抬头凝望》100×80cm 李又白 布面油画 2016 年

 

▲《天地与人》 100×80cm 李又白 油画 2016 年

 

▲《无题》 120×90cm 李又白 布面油画 2015 年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