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克腾旗“玉龙故里·神泉有约”旅游促“三交” 同心助“铸牢”

  • 互联网  

在“五一”旅游黄金周,以“玉龙故里·神泉有约”为主题的全域全季旅游活动正式引爆假期,精心谋划推出的系列精品活动,突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意义。

“五一”期间(5月1日—5日)全旗共接待游客2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华子鱼洄游季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5亿元。

打造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旅游载体,有形促“三交”

本次旅游季打破了以往单一赏景的旅游模式,在全旗A级景区全部开园营业的基础上,植入各类活动、业态,让游客在观赏美景的同时,享受更为多元化的服务体验。

打造精品活动。4月26日,克什克腾旗温泉文化旅游季暨赤峰市2024年“畅游赤峰·全季旅游”启动仪式成功举办,同步启动的还有“观华子鱼洄游,感生命的奇迹”“赏杜鹃花枝俏,享人间春正好”“沐浴神泉圣水,去春寒洗凝脂”“千车万人穿越,纵情山野之乐”等8大精品活动,打造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旅游载体。

丰富旅游业态。在活动现场,植入了烟花秀、放风筝、篝火晚会、亲子游乐、自然科普、露营体验、民俗非遗汇展等业态,布设了网红大锅、特色小吃、烧烤火锅、克什克腾少数民族服饰、刺绣手工艺品、牛羊肉、山野菜、捶打麻油、奶食品等展销摊位77家,集中展现家乡文化,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通过游客与游客、游客与市民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推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旅游服务,有感促“三交”

推出暖心行动。旗公安部门在重要交通路口安排警力在安保和交通方面给予保障,旗市场监督部门不间断的对美食摊位监督检查,旗城管部门安排环卫工人全天上岗,保障镇区环境卫生。招募志愿者60名,主动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服务,免费提供矿泉水、小零食等物品,确保每一位游客都能享受到宾至如归的旅行体验。旗乌兰牧骑针对活动主题,编排了独具民族地区特色的旅游演艺项目,通过每天为游客献上精彩的互动演出,引导各族群众在旅游中增进文化认同,让旅游成为感悟中华文化、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

打牢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旅游基础,有效促“三交”

广泛宣传推介。与央视、内蒙古电视台、赤峰电视台深度合作,邀请优秀短视频创作者、网红大V、旅游达人、自由摄影师、文化传媒公司等,自4月18日开始,全年不间断分享热门景区、活动、美食、住宿等信息,多维发力,全面宣传。目前,共邀请官方媒体11家、网红主播42名,发布视频400余条,点击量突破3亿次。

增加旅游收入。充分发挥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收富民、凝聚人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让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族群众,提升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次华子鱼洄游季,设置了长桌火锅宴、网红大锅、特色烤鱼等10多种业态38个摊位,实现当地农牧民餐饮、住宿、娱乐、售卖等综合收入1.35亿元,带动20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5000元。同时,实现达里湖景区门票收入增收11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活动期间,达里湖景区、经棚镇、热水塘街道宾馆入住率达99%,同比增加了50个百分点。

近年来,克什克腾旗立足每年超过300万的旅游流动人口和丰富的文旅资源、产业优势,创新打造了“旅游+创建”工作模式,以北疆风景大道为依托,九大园区为载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润物无声”地融入到旅游路线、景区讲解、文旅活动等旅游产业发展中,做到特色突出、亮点鲜明。重点加强导游及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在讲解词中增加民族团结进步元素。设计制作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景区门票,在景区组建了“石榴籽”车队,配备了“石榴籽”讲解员,打造了“石榴籽”书屋,成立了“石榴籽”志愿者队伍,推动民族团结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互促共进。成功规划出两条旅游促进民族交流交融交往精品路线和11个示范点,集中体现了克旗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团结进步盛景。

下一步,克什克腾旗在现有的两条旅游促三交精品路线基础上,依托全旗旅游景区和交通干线,打造更多品质化、特色化、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构建体现克什克腾文化和形象的旅游路线体系。围绕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目标,充分发挥旅游景区观赏性强、参与度高、民族特色明显的特点,依托景区品牌优势,延伸旅游产业链,引导景区周边各族群众围绕旅游找出路,将打造民族团结进步进景区示范点,以旅游高质量发展加速各民族交流互鉴、融居共享,不断构建旅游促“三交”新格局。

编辑:乌雅罕

图片来源:齐文强

审核:特日贡巴图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