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德云社的最大对手
- 蓝鲸财经
罗永浩的彪悍人生真人秀还在继续。
在创业、创业失败,再创业、再创业又失败,创业x3、失败x3后,老罗通过一篇长文更新了自己人生的新进展——成为“老赖”。
面对此情此景,作为商人罗永浩拥趸的锤粉难免黯然神伤,但是作为相声演员老罗粉丝的广大网友却奔走相告,“老罗终于要做回自己最擅长的事了”。
老罗缺钱,下海“卖艺”
2019对于罗永浩来说真的太难了。
自从2012年宣布开始创业做手机,罗永浩与锤科的命运就深深地捆绑在一起,一起经历了起起落落,落落落落……2018年末,锤科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财经》杂志、网易科技、《证券日报》等几家媒体集中报道了锤子困境,包括大规模裁员计划、发薪困难等。此后作为创业者的老罗基本上一直在为钱发愁。
11月3日下午,据丹阳市人民法院限制消费令,北京锤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及罗永浩被限制消费。从被法院禁止高消费行为来看,罗永浩似乎被列入了失信人名单,即“老赖”。晚间,罗永浩在个人微博发长文承认并回应了此事。
罗永浩称,已还3亿公司债务;会继续努力,在未来一段时期把债务全部还完,哪怕以“卖艺”之类的方式。
虽然不知道老罗此处的“卖艺”究竟是认真的,还是出于戏谑自嘲,但至少蜂拥而至的人是真的来蹭热点的。
要说蹭热点,没人能比得上孙宇晨。那边和巴菲特的午餐还悬而未决,这边又来蹭罗永浩热度了。孙宇晨今日连发三条微博表示,自己愿意出百万年薪聘请其担任创业精神代言人。还说,现在看热闹的人多,自己希望真金白银表示支持。
作为旁观者,这种蹭热点的姿势真的非常难看。知乎用户讨小玲一语道破:“罗老师跟着新东方好基友李笑来炒币涨到3000万了,看得上你那点破钱?”孙宇晨所谓的“力挺”不过是希望借罗永浩的关注度,再次营销自己。
关于老罗“卖艺”,一些认真的假设
虽然目前关于“卖艺”大家都以戏谑的态度在审视,但放眼整个中国商界,罗永浩可能是那个最适合“卖艺”的人。
作为大众眼中的“相声表演艺术家”,罗永浩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染力基本上获得了普遍认可,无论是新东方教英语时期,还是后续各种发布会show time,老罗式金句总是如约而至,“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每个人来到这世间,注定改变这个世界”,“在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的竞争中,理想主义者往往赢到最后”……
与传统相声中的“胡同式包袱”不同,老罗的段子非常具有当代互联网的特色,不靠取笑别人身体缺陷,不靠荤段子,老罗的段子总是能戳中“精神中产”的笑点,而这群人恰好是如今互联网领域的大多数,符合当代“中文幽默”的主流发展趋势。
加上从退学到创业的各种奇幻经历,罗永浩仿佛一个天生的演讲家,他非常适合“演讲”、“脱口秀”、“辩论”,而这些艺能工种目前均有top级综艺节目,比如《奇葩说》、《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老实说,我还真有点儿期待老罗出现在这样的综艺节目中。
比起综艺节目,老罗“做网红”似乎更加轻车熟路。老罗身上几乎天然携带着各种爆款自媒体的基因,强观点、冲突人设、蹭热点能力、已有知名度与粉丝基础,这些要素使得“老罗”这个IP已经形成,无论他生产怎样的内容都会有人买单。这时候罗永浩不仅可以利用自身知名度进行内容变现,还可以走上“网红卖货”的道路。
商界大佬“卖艺”=做做样子
我相信照目前老罗的经济状况,“卖艺”这件事主要是为了钱,但对更多的“大佬”来说,“卖艺”都是营销与公关。
大佬们曾经密集地出现在大众视野,在一档名为《非你莫属》的求职节目上,58同城姚劲波、聚美优品陈欧、咖啡之翼尹峰等人都因为这档节目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名老板”。
尤其是陈欧,凭借帅气的外形和幽默得体的谈吐,成为不少人心目中的的“理想型老板”,凭借电视节目,陈欧率先树立起了自己的IP,同时也为后续聚美优品的品牌推广打下了基础。2012年凭借一句“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的广告词,陈欧和他的聚美优品在电商大潮流中脱颖而出,一炮而红。
雷军同样是大佬中“文艺出圈”的典型代表。作为一个看起来略显木讷的理工男,雷军和综艺节目看起来似乎很不搭,但是作为拥有互联网热梗“are you ok”的企业家,雷军又是一个天然具有互联网传播性的人物。在《奇葩说》第四季上,雷军亲自上阵玩自己的“梗”。
这其实是一个精巧的营销,它对准的是青年群体,雷军用一种“自嘲”的方式改变了大众对于雷军本人和小米品牌的印象,从木讷到幽默,从“性价比”到“年轻时尚”。
或许是看到了“亲民化”综艺路线的公关效果,一直饱受恶评的李彦宏也曾试水综艺。2016年贝爷曾与李彦宏共同参加探险类综艺《越野千里》,公关目标很明确:在公众面前重新构建自己的形象,从而改善百度的品牌价值。但事实证明,李彦宏是一个不适合娱乐节目的人,在看过节目后,不少评论都集中于“回答太官方了”,“除了身材保持的还不错,感觉是个很无趣的人”,总的来说,综艺中的李彦宏树立了一个并不讨喜的人设,这使得本应事半功倍的公关事件,变得事倍功半。
对于企业家来说,“卖艺”依然是一种高风险的策略,如果为了“赚钱”那是走投无路的无奈之举,但如果为了“公关”,则千万要谨慎,搞不好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