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厨神:易牙
易牙,春秋时代一位著名的厨师,又叫狄牙。他是齐桓公宠幸的近臣,用为雍人。雍,古文作饔,是早餐、晚餐的意思。易牙作为雍人,就是专管料理齐桓公饮食的厨师。他擅长调味,加上善于逢迎,所以很得齐桓公的欢心。
做为一个厨师,易牙对于味道有惊人的鉴别力。传说孔子曾经说过,即使将淄水、渑水两条河中的水混合起来,易牙也能够分辨出来。可见易牙味觉特别敏感,厨技之高超,连孔子都倍加推崇。
易牙是第一个运用调和之事操作烹饪的庖厨,喜好调味、很善于做莱。因为他是厨师出身,烹饪技艺很高,他又是第一个开私人饭馆的人,所以他被厨师们称作祖师。易牙通过水、咸(盐)、火的调和使用,做出酸咸合宜,美味适口的饭菜来。有道叫鱼腹藏羊肉的名菜,出自山东,相传由易牙所创。北方水产以鲤鱼为最鲜,肉以羊肉为最鲜,此菜两鲜并用,互相搭配,咸菜色泽光润,外酥里嫩,鲜美异常。我们注意到“鲜”字即由“鱼”和“羊”字合成,据说得自这道佳肴。另外,易牙在做菜过程中还发现,削山芋时手会被山芋的皮刺激得奇痒难忍,他通过多次实践终于找到了一个解除发痒的办法:在削山芋之前先咬一口、嚼一嚼,就不会再痒了。
关于易牙最有名的是杀子烹献的故事。齐桓公对易牙的烹饪颇为赞赏,但日子一久,也难免会产生落入俗套的感觉。一次,桓公对易牙说:“山珍海味我都吃腻了,只是没吃过人肉,你如此会做菜,知道怎么烹制人肉吗?味道如何?”桓公本是无心的戏言,易牙却把这话牢记在心。后来他把自己的幼子杀了给桓公作人宴,桓公吃了,觉得鲜嫩无比,便询问易牙“此系何肉”,易牙哭着说“乃臣子之肉,献于大王尝鲜”。桓公得知易牙杀子为自己食,认为易牙爱他胜过亲骨肉,从此更加宠信易牙。
易牙“杀子以适君”,屡被后人唾弃,但作为厨师,他却为中华民族的饮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易牙与齐国彭城(今徐州)渊源很深,齐国菜是我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后来成为中国的四大菜系之一鲁菜,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易牙对鲁菜的形成无疑是有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