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揭秘登革热疫情症状,预防花蚊是关键

  •   
  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由伊蚊(俗称花纹或花斑蚊)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热流行季节常是天气湿热、蚊虫滋生的季节,一般在每年的5-11月,高峰在7-9月。
 
  什么是伊蚊?伊蚊是蚊科类的一种,也被人称为花蚊或花斑蚊。传播登革热毒病的蚊子叫做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登革热的症状
 
  1、发病的时候非常突然,变得畏寒、发热、疲惫、恶心等症状,体温为39度到40度左右,持续发热时间约为24-36个小时。2、病情发展到5-7天左右就会出现多样性皮疹,皮肤下面出血,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还伴有痒感。
 
  3、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
 
  4、出血倾向严重,鼻出血、皮肤出现血大批淤斑、呕血、便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甚至还会出现颅内出血等。
 
  预防登革热先防蚊虫滋生最有效的消除伊蚊的方法就是消除伊蚊的滋生地,包括小型喷灌、旧轮胎、塑料袋等积水地方,必须采取每个星期翻盆灌消除积水或放农药,消理置容器等综合措施。每个星期使用杀虫剂喷洒室内和室外,也可以使用蚊帐、门窗纱网防蚊、用电蚊香、驱蚊器来蚊虫。
 
  如何远离蚊子?花斑蚊一般出现在树萌、草丝、凉亭等户外阴暗处,尽量少在这些地方逗留;所处的地区有疫情发生时,必须要防止剧烈运动,以防身体过多分泌乳酸而招惹蚊子。
 
  登革热的症状有哪些?7月份高温雨水多,登革热高发,广东已出现多起登革热病例。登革热的主要特征是突发高热,症状近似感冒,与感冒有什么区别?中国吃网为你介绍登革热的症状。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由伊蚊所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在世界上的主要流行地区为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地区,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有过流行,登革热的发病季节与雨季有关。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者多为儿童。
 
  入夏以来,7月份气温达到了蚊虫孳生繁殖的最佳条件。最近雨水多,虫害容易繁殖。新加坡、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登革热高发,而这些国家也是暑假期间热门的旅游线路,业内人士提醒,到这些国家出游需做足登革热预防措施。目前尚没有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物,所以,预防是防治登革热的关键措施。
 
  专家提醒,防治登革热要注意一下几点: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如果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登革热的症状
 
  登革热表现为突然起病,畏寒、迅速发热(24~36小时内达39~40℃,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及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出现出血倾向,面、颈、胸部潮红称“三红征”,结膜充血、表浅淋巴结肿大、皮疹、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部分病人上述病症不典型或表现轻微且病程短、痊愈快(其中有些可自愈)者为轻型登革热。病死率极低。
 
  登革热的主要特征是突发高热,患儿在24小时内体温可高达40℃。在高热的同时,有头痛、眼球后疼痛、全身肌肉疼痛、骨骼和关节疼痛等症状。有的患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并且可见颜面潮红、结合膜充血和浅表淋巴结肿大。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