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将成为下一个克里米亚:北京不再忍了
文章分析称,安倍之所以在乌克兰局势问题上提及亚洲,旨在让国际社会把“中国以东海为舞台试图凭借力量改变现状”的情况和俄罗斯重叠,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压力。该报还称,安倍明确提出要把乌克兰问题看成是“挑战国际秩序的问题”,以让国际社会联想到中国对钓鱼岛的“侵犯”。
社科院日本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吴怀中25日对记者表示,钓鱼岛问题与克里米亚问题截然不同,不管是历史、法理,还是二战后的国际公约,都表明中国拥有对钓鱼岛的主权,中国对钓鱼岛问题的处理方式也站得住脚。
吴怀中表示,日本目前在亚洲面临外交孤立,也受到了来自美国的压力,所以现在安倍想借着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批评移花接木,通过国际博弈的手段针对中国,这是日本政府近日谋划的针对中国舆论战的一部分。
“中国要求美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持公正态度”,路透社关注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4日在海牙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时的表态。习近平强调,在台湾、涉藏问题上,美方应该恪守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支持旨在分裂中国活动的承诺。东海、南海问题上,美方应该采取客观公允态度,分清是非,多做有利于推动问题妥善解决和局势缓和的事。
《日本经济新闻》25日称,中日领导人以欧洲为舞台展开“历史问题的拉锯战”,中国试图在历史问题上拉拢韩国共同对抗日本,日本则试图通过明确继承过去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尽可能阻止中国拉拢韩国,将中韩分开。中韩首脑23日在荷兰会谈并提及中国沈阳设立安重根纪念馆一事,日本对此颇为不满。日本时事通信社称,日美韩三国首脑将在当地时间25日举行会谈,这将成为日本改善与韩国关系的一步,但该会谈预计不会深入谈及历史问题,日本想要全面改善与韩关系仍很艰难。
“安倍首相努力平复欧洲社会对日本右倾化的印象”,时事通信社25日以此为题发文称,安倍在荷兰访问期间积极宣传日本“正视历史”的姿态,他23日在与荷兰首相会谈时主动谈起自己的政治信条——“很重视真挚面对过去”。文章称,二战期间,日本军队俘虏并虐待荷兰士兵曾在两国间留下芥蒂,安倍此言是为了抚慰荷兰。
在此之前,安倍还访问了阿姆斯特丹的“安妮-弗兰克之家”博物馆,并主动对该馆馆长表示,将谦虚地面对历史事实,通过向后代传达历史事实实现和平,并对日本发生的《安妮日记》书籍被毁事件表示遗憾。时事通信社称,去年年底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后,中国驻外大使开始通过向世界各地报刊投稿,开展“反日活动”,日本认为有必要对此发起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