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低迷多地密谋救市引发“越位”之嫌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住建部副部长提出的“双向调控”,适度放松信贷与税收的政策比直接松绑限购“温和许多”,既可以避免抑制刚需,也并非明显“与中央政策对着干”。“双向调控”给楼市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也就是说,国家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地产调控政策。这在一定层面上,着实是对地方政府执政智慧的考验。
媒体报道称,刚刚经历了楼市“崩盘论”的杭州,又开始弥漫着“救市论”。一季度楼市成交的低迷让一些二三线城市坐立不安。3月底,杭州市政府、杭州市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杭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以及杭州房地产学会分别召集房地产企业举行座谈会,就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市场形势进行了研讨,这正是楼市调控可能放松这一市场传言的源头。
在分类调控之下,中国房价未来会呈现复杂化、区域化、地方化的趋势,不仅提醒房产商,也提醒购买者更加小心,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尽管2013年楼市火爆,但多数房企业高杠杆、高负债和高资金成本所驱动的以债养债发展模式,使得房企债务风险越来越高。新一轮高库存下半年将会到来,加上不容乐观的货币政策和销售形势,预计今年房企会加速跑量,房价松动有可能会更普遍。
地方政府救市市场早有预期,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在很多地方政府眼中都是“香饽饽”。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财政收入,都离不开房地产繁荣发展,因此中国经济也进一步被房地产绑架。既然房地产存在的问题是当年行政干预带来的,那就一定只有通过市场规律进行结构性调整,才能把结构性失衡和扭曲纠正过来。再次用行政手段和资源救市只会让后遗症比2008年的更严重。
房价只是房地产行业的“面子”,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钱”才是它的“里子”。由于前期宏观调控,银行信贷无法满足房企需求,近年来,房企通过信托产品大量融资。数据显示,今年房地产信托到期规模近2500亿元。去年地产信托到期规模近2000亿元,受调控政策影响,一些房企已经支持不住,导致8个房地产类信托出现兑付危机。今年前三月,各地楼市价格还能勉强撑住,但成交量都是同比大幅萎缩。没有成交量,就没有资金回笼,这让“钱紧”的地产商情何以堪,也让市场更加担忧巨额地产信托能否如期兑付。
楼市降温地方政府越位救市引发较大争议,需要给地方政府提醒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秦虹表示,这表明管理层已发出了调控政策的明确信号:具体政策要从过去的多为“一刀切”政策转为“分类调控、分城施策”;从过去偏重需求端调控转为供给端与需求端并重的“双向调控”;从过去对房价直接调控转为对住房供求关系的调整,其目的就是真正的实现“住有所居”。